首页  统战概况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民主党派  统战组织  理论园地  管理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正文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同心故事会
2023-05-30 15:09 齐麦顺 

党外人士讲述红色故事:我终于去了延安(二)

作者:齐麦顺(燕山大学知联会)

多年以后,毛主席在城南庄驻地遭到敌机的轰炸,李银桥跑到毛主席床前喊:“主席、主席,有情况……”

“哪个?”毛主席被惊醒,朦胧着两眼看着李银桥。警卫排长大声报告:“主席,敌机要来轰炸了,请主席赶快进防空洞。”

主席明白了眼前发生的事情,毫不在意的说:“给我拿烟来。”情况异常紧张,李银桥大声叫了起来:“主席来不及了!”

主席仍不慌不忙的问:“丢炸弹了吗?”

这时,聂荣臻走到毛主席屋内,急切地说:“主席,敌人飞机要来轰炸,请你快到防空洞去!”

毛主席还十分风趣的说:“不要紧,没什么了不起!无非是投下一点钢铁,正好打几把锄头好耕田啊。”

这就是主席的大勇,向来临危不惧。在生命的危机关头还想着钢铁、开荒。

现在,终于有了钢铁,有了钢铁就会有镢头锄头,就会有镰刀,你才能开荒,才能自救。

微信图片_20230517103806

主席办公桌上的铁块

可是,看着一堆铁也犯愁,不知道怎么做农具,铁块不能去开荒。这事情很快传开,有一个河北的战士自告奋勇,说:“报告,我会打农具!”。一试手,果然真会,打出一把好镢头!真是好手艺!首长问这个战士,你是哪里人?战士回答:是河北人。部队下令河北籍的战士都来打铁,打造镢头斧头等农具。我真佩服首长的这个决定,果断,科学,以点带面选拔出人才。直到现在河北还是钢铁大省,轧钢炼铁,铁业加工的技术人才很多,基础很厚。

以我为例。 我是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县崔炉村人,我老家的村名叫:崔炉。为什么叫崔炉?源于早先时候,我们村和武安县境内的其他村出了很多小炉匠,方圆百里之内,数我村姓崔的炉匠手艺最好,久而久之,就把我们村的名字称之为:崔炉。那个时候的领导人就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决策,实乃英明!

铁,限制着开荒工具;铁,制约着生产的发展;铁,决定着军民饥饿的天数和人数。这个困难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建国后的1953年,毛主席还说:“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样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

部队搞来了鬼子的道轨,百姓送来自家的废铜烂铁和门鼻铁锁。在边区,大小是块铁,长短是个钉,都要拿来炼铁。尽管这样,直到1942年,广大指战员才备足农具,为43年大生产运动的鼎盛到来奠定了工具基础。

陕甘宁边区的荒地有了,铁料有了,镢头有了。荒地开了一大片,却没有种子!原来南泥湾大生产这么艰难,我都没想到,我也不知道。不去那儿看,你怎么能知道?吃饭还是个大问题。

巧的是,四川战士带的口粮里有大米。真是天助我也!

种上。种植面积11200亩。

收了。收获粮食1200石。

南泥湾第一次收获了水稻。八路军终于有了自己的粮食,喜讯传遍陕甘宁,极大的鼓舞了官兵百姓,都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但是,收获并不多,因为准备时间过长,错过了农时,种子还少。第二年,也就是1942年,359旅经验丰富,准备充分,干劲更足。

4a36acaf2edda3cc5c6f3d726c5d0207203f9217.webp (1)

南方的战士又从南方老家弄过来更多种子。秋后一算账:

1942年:开荒2.6万亩。

收细粮5451石。

收蔬菜10万斤。

养猪1819头。

1943年:种地10万亩。

产粮1.2万石。

1944年:种地26万亩。

产粮3.7万石(除自己消耗,还交公粮1万石)。

几年的艰苦奋斗,359旅彻底实现了毛主席号召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并在大生产运动期间,先后办起了1个纺织厂、1个被服厂、2个机械厂、2个纸厂、4个木工厂、3个军鞋厂、3个铁厂、1个肥皂厂、2个油坊、8个粉坊、6个豆腐坊、7个盐井、2个煤窑。此外,还开办了商店、客栈、军人合作社等。到1943年,全旅组织运输队有400多人,骡马800多头,骡马店68个。1940年到1944年,三五九旅将农业生产种植面积翻了百倍(2450亩到261000亩),收获粮食从200石变成了37000石,实现了肉油菜100%自给和粮食200%自给。正如歌声里唱的“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不过,歌声里还唱到南泥湾:“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这是怎么回事呢?表面上讲,陕北从来没有种过稻米,现在长出了水稻,看上去跟江南一样。实际情况是南泥湾开耕以后缺少种子,是四川籍战士带的粮食拿出来种在了南泥湾,粮食怎么能种呢?因为四川籍战士带的粮食是原粮,没有加工过的粮食,好存放。不是我们在超市里买的加工过的脱壳的白米。北方也是这样存粮,存谷子,而不是存加工过的小米。国家粮仓里大部分都是原粮。

在大生产运动中,359旅是生产自救的模范,中央领导人也起带头作用,以身作则。

毛主席向边区政府申请了一片地,自己开荒种菜。

朱老总带领生产小组在王家坪开出3亩荒地。

周副主席把纺车搬到自己的窑洞成为纺纱能手。

......

中央领导人的身体力行,极大的鼓舞了边区军民,使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军民自救的零散的生产活动,发展到个人开荒与部队军垦、民垦相结合的大规模生产活动,进而发展到整个陕北乃至所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全体军民的生产活动,我们叫大生产运动!

边区以农业为主的大生产运动,在陕北除了典型的南泥湾的生产活动外,同时还有槐树庄、张村驿、大风川、小风川、豹子湾等地军垦屯田。

从1939—1945年,边区总计开垦荒地360多万亩。1945年边区耕地面积达1 377.5万亩,比1939年扩大了370多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513.5万石,比1939年增加1338.1万石,增长7.6倍。

其中,1942年增产细粮168万石,收棉花75万斤。就是在这一年,边区度过了危机!

1943年全边区开荒97万亩,粮食总产达到184万石,收棉花300万斤,棉布自给率达73%,克服了解放区财政经济困难,减轻了人民负担,密切了军民关系。边区群众基本实现“足食”愿望,部分群众有了余粮。为抗战准备了物质基础。延安城的商贩增多,市场繁荣。边区百姓发自肺腑的编唱起《东方红》,歌颂毛主席,歌唱共产党!

1945年棉花种植面积35万亩,总产皮棉150多万公斤,军需民用棉花基本自给,改变了多年依靠外地皮棉的局面。

陕甘宁边区还有以水利为主的大生产运动,建成了延安裴庄渠(幸福渠)、南泥湾渠、子长渠、富县葫芦河引水渠、靖边杨桥畔渠、绥德绥惠渠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和众多民间小型水利工程。修水地4.1万多亩、水漫地5万余亩、埝地8 000余亩,以及相当数量的山地梯田和川塬水井(窖)等。其中:

1938年,修水地6000余亩;

1939年至1940年,勘建延安裴庄渠,可灌地1500余亩;

1940年,全边区水地面积达到23558亩;

1944年水地面积达到41109亩。

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他们在1943年开荒近20万亩,收细粮465万公斤,蔬菜1650万公斤,织布13000余匹,养猪1万余头。

太行山根据地的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在1942年掀起了大生产热潮,当年收获粮食220余万公斤。总部直属队开荒1.2万多亩,人均2.8亩。到1944年,全区又垦荒6.1756万亩,收粮食2000多万公斤。

晋西北抗日军民在1941年垦荒30余万亩,其中部队开垦7.3万亩。收细粮9万公斤,蔬菜28.5万公斤,养猪4000头、牛羊2000头。1944年,120师生产粮食蔬菜各80万公斤,土豆185万公斤,棉麻2万余公斤,全年经费自给率达30%。

山东部队在1943年开垦盐田2000余亩。胶东和鲁中部队在1944年开荒1.1万余亩。全军区部队生活大大改善,有效减轻了人民负担。

各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大生产运动中,从生产粮棉、蔬菜,饲养家畜,也发展到开设作坊生产肥皂、毛巾、纸张、布匹、药品之类的手工业产品和工业产品。

在这场大生产运动中,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始终引领着生产运动的方向!把握着战争运作与生产运动的节奏!

在边区困难到来之际,留守兵团司令员肖劲光在1938年上半年的某一天,陪毛主席散步时向毛主席汇报:有的团、营开了磨坊,自己加工粗粮,既多出了面粉又不浪费麸皮;有的单位自己做豆腐、生豆芽,不但改善了生活,还节约了伙食费;有的连队利用驻地条件,自己养猪、种菜。毛泽东高兴地说:对部队的这些做法,要给予鼓励,要注意帮助他们总结经验;部队供给困难会越来越大;我们部队必须学会搞生产,一手拿枪一手拿镐,把生产、学习与战斗结合起来,自己动手克服经济困难,减轻人民负担。毛主席觉得这个办法好,值得推广开来。随后立即推广到后方留守处的所有部队和总部直属机关。

1938年12月,毛泽东召集留守兵团、边区政府、边区参议会等单位领导开会,商谈机关、学校开展生产的问题,毛主席号召“自己动手”。

1939年1月2日,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创刊上亲自撰写的发刊词中指出:“长期抗战中最困难问题之一,将是财政经济问题,这是全国抗战的困难问题,也是八路军的困难,应该提到认识的高度。”。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杂志全文刊载了萧劲光的署名文章《留守兵团的生产运动》。

1939年1月26日,中央书记处开会讨论边区生产问题。

1939年2月2日,中共中央召开党政军生产动员大会,成立边区生产委员会,李富春代表中央作了题为《加紧生产,坚持抗战》的动员报告,毛主席发表演讲要“自己动手”。同年春天又号召陕甘宁边区军民“自己动手,生产自给”,并在为抗大开展生产运动的题词中提出:“现在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将来一面作战,一面生产,这就是抗大的作风,足以战胜任何敌人!”。边区政府还发出《陕甘宁边区党委、边区政府、边区抗敌会、保安司令部关于发展生产运动的紧急通知》。这是生产运动的开始,军民在住地附近种点菜,水沟旁边开点荒地,山坡上种点土豆,栽点红薯,生产分散、规模小,效益不高,解决不了八路军大部队的粮食问题。

1939年2月4日,陕甘宁边区党委、边区政府、边区抗敌会、保安司令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发展生产运动的紧急通知》,要求各机关、部队及全边区人民坚决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广泛开展生产运动的号召。

1939年4月4日,《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中第十九条决定: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改良耕种,增加农业生产,组织春耕秋收运动。同月,边区政府以“命令”形式公布《陕甘宁边区生产奖励条例》和《督导民众生产运动奖励条例》。

1940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明确:“斗争已进入更艰苦阶段,财政经济问题的解决,必须提到政治的高度,望军政首长,各级机关努力领导今年部队中的生产运动。开辟财源,克服困难,争取战争的胜利。”。要求各部队根据不同环境和条件,开展生产运动,做到“一面战斗(非战斗机关是一面工作)、一面生产、一面学习”。从此,以改善生活为目的的局部性农副业生产,发展为整个陕甘宁边区军民以逐步实现经济自给为目的的大生产运动。

1941年春天,中央命令359旅开进烂泥湾。正式开始大规模的生产活。

1941年,《陕甘宁边区三十年度经济建设计划》中提出“广泛发展水利,扩大耕地,以达到确保粮食自给,增加纺织及其他工业原料”。

1942年12月,毛主席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报告,对大生产运动的情况与经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开展大规模生产运动,做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以克服解放区经济、财政发生的极大困难。同年发出《陕甘宁边区农业推广计划书》把“水利垦殖”列在第一条,提出“发动人民在下列各地(靖边、鄜县、安定、米脂)兴修水利。

1942年12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积极推行“南泥湾政策”》的社论。

1943年2月5日,《解放日报》报道纪录片《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影片在延安各地放映。大生产运动达到高潮。

1944年4月1日,为进一步贯彻关于大生产和厉行节约的指示,八路军总部颁布了《总部伙食单位生产节约方案》,提出了“生产有分工,劳动有报酬,公私两制”的方针,将先公后私、公私兼顾的原则具体规定为集体与个人生产节约的奖励分红办法,号召人人动手种菜种粮,机关力争做到1年或半年粮食自给,部队做到3个月粮食自给,停发或少发公杂费。

1945年12月17日,发出《陕甘宁边区政府为增产粮食给各专员、县(市)长的信》,对修水利专门提出要求。

1946年春天开始,边区政府发放了救济粮3600石,棉花1000公斤。

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大生产运动解决了粮食和棉花、蔬菜和肉食供应的吃穿问题,这是活命的根本问题,是边区能够存在下去的问题。不解决吃和穿的问题,战士就会被冻伤,就会降低八路军的战斗力,就会有人脱离革命队伍,就会使百姓远离边区,甚至反对党的领导。有可能会饿死,有可能会解散。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大生产运动,也带动了工业、商业、交通业的发展,百姓压力大大降低,贸易活动日趋频繁,使得延安的集市繁荣昌盛,使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的延安呈现出一片太平盛世的祥和景象!也聚焦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目光!

大生产运动的成果是在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下,边区军民团结一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让根据地战胜了困难,渡过了难关,达到粮食、经费自给或半自给,缓解了军民供需的重大矛盾,改善了人民生活和保障供给,对抗战救国起到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当代人带来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带来了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大生产运动中表现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学习、生活、工作、创业的重要精神支柱!

在这场大生产运动中,边区军民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彻底的度过了及其艰难的危机岁月,实现了毛主席号召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了国民党政府封锁扼杀共产党抗日力量的企图,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根据地的疯狂扫荡!牢牢地巩固了边区乃至全国的抗日根据地,大大的树立了共产党、八路军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威望!

Copyright © 党委统战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大街西段438号 邮编:066004

开发与技术支持::燕山大学信息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