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战概况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民主党派  统战组织  理论园地  管理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正文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同心故事会
2023-05-23 14:36 齐麦顺 

党外人士讲述红色故事:我终于去了延安(一)

作者:齐麦顺(燕山大学知联会)

我终于去了延安。我很早就想去延安,去看一看革命圣地,主动去接受一下再教育。于是,在我退休之际,自己就去实现这个愿望,真心的去延安,到革命的圣地去朝拜,去学习,去找思想寄托的源泉,检讨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创业。我去啦,我很受教育,我很受鼓舞,我很受感动!我情不自禁地想把我去延安的经历,以讲故事的方式分享给你。

4月16日晚上,我独自一人坐上直达延安的K1572次火车去延安朝圣。一觉醒来,就看到了黄土高原的面貌,嗯~,还真荒凉!在黄土高原铁路的两旁很少看到村庄,看到的村庄之间也是土路,而不是象秦皇岛地区每一个自然村都是硬化了的公路连通。稀疏的窑洞,大多是无人居住的旧窑洞,有的破败倒塌。自然条件,确实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黄土地起起伏伏,沟壑纵横;梯田裸露,百草枯黄,不见麦苗;稀疏的杨柳刚发了芽,这点儿新绿点缀在黄土高原上,更是荒凉。黄土沟很深,俯视不见其底:黄土山很高,仰视不见其顶。更加使我对毛主席万分崇拜与尊敬!我看的是荒原,毛主席看的是银蛇蜡象。想当年,毛主席就是拿这些银蛇蜡象阻挡了胡宗南的20万大军,非凡的英明与智慧!

到延安的第一天,去参观中共中央的旧址——枣园。去参观的人太多了,人山人海,想照相,必须抢拍,或者有人帮助才能有机会拍好照片。

微信图片_20230515104413微信图片_20230515112715

左图片这是刚进枣园的时候。右图是去参观领导人的旧居窑洞。人,太多了!人体拥挤接踵而至,有一个楼梯,那人挤人,人挨人,你看不见楼梯就上去了。

微信图片_20230515104159微信图片_20230515104427

上边的两张照片是举起相机拍的毛主席旧居。来参观的人非常多,接踵而至,照不了像,没有空间让你摆好姿势照相。屋外人声嘈杂,热热闹闹。奇怪的是一进毛主席住的那个窑洞,谁也不说话,我也没说话,生人跟生人肯定不说话,熟人跟熟人之间也不交谈。每个人都是自己看自己的,都情不自禁地摸一摸毛主席睡的那个炕边儿,摸一摸毛主席那个办公桌儿。我连大气都不敢出,出来以后才敢说话。大家都这样。

朱老总和周总理的窑洞也是这样看过去。朱老总那个房子比较大,毛主席住的房子比较小。其实原来是主席住的大房子,朱德住的小房子。毛主席就提出来给朱老总换。说:你是总司令,咱俩换换,你住大房子,我住小房子。朱老总的房子不仅大了,家具也比主席房间的家具多而且好。朱老总的房间里有大办公桌,还有沙发。主席的窑洞里是木头桌椅和小板凳。可见主席这个人对咱们三军总司令那是很尊重的,对朱德朱老总很尊重!

还有一个传说,就是毛主席让给朱老总的房子的位置,在风水学上是龙头的位置。毛主席懂周易,请带兵打仗的朱老总住在那里也许会更好一点。

第二天去了杨家岭和延安革命纪念馆。依然是人多,天热。

微信图片_20230515150041

上图是毛主席在杨家岭的旧居,屋里、院里、院外都是人,有点拥挤。外边的人想进去,里边的人出不来,但是没有一个人发脾气,也没有一个人说脏话。

这个杨家岭的半山腰的窑洞里,住着中央机关领导人。窑洞上边儿有树木,有野草啊,灌木啊,枣树儿啊,非常隐蔽。附近没有营房,也没有驻军窑洞,人也比较少,敌人不容易发现。在杨家岭也看到了毛主席开出的荒地,现在叫毛主席的菜园子。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时候,号召每一个人从事生产劳动,自食其力。毛主席也亲自劳动,带头生产自救,扛上镢头,开了一块荒地。主席说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们“自己动手”吧!

就是这个杨家岭,1940年6月1日,毛主席在极其简朴的窑洞家会见了华侨领袖陈嘉庚——南洋华侨第一富翁。毛主席招待了陈嘉庚吃晚饭。开始两个菜,一个白菜,一个咸萝卜,都是主席地里种的。房东大娘觉得主席招待客人太寒酸了,怕主席失面子,就把自家下蛋的母鸡给清炖了。这样就有了一道荤菜!主席把这件事告诉了陈嘉庚,并补充到:我跟你沾光了!

其实,67岁的陈嘉庚回国,一是来慰劳前后方抗战军民,二是考察后方生产建设情况。他先到国民党中央统治区的。蒋委员长极其奢华的招待了陈先生。在国统区的每天晚上,都会有国民党的工作人员向陈讨要小费。陈嘉庚都一一施过。但陈嘉庚在延安也照例给八路军工作人员小费,都被工作人员笑声中谢绝了,并解释到:我们这里不兴这个,照顾您是应该的。

陈嘉庚在延安走访过很多地方,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希望在延安!陈先生离开延安后,我们得到了陈嘉庚的鼎力帮助和大力援助。

关于枣园与杨家岭的资料,我们从教科书和官方媒体了解的很多。我要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我认为独特的,或者是不常见的事儿。比如,无论是枣园还是杨家岭都住过一批中共中央的领导人,但在所有领导人住的窑洞里,只有毛主席的窑洞里有防空洞。这充分证明了毛泽东主席在我党的独特的重要地位。

今天还去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全面介绍了中共中央从1935年到1948年,在延安一十三年的革命奋斗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那时的延安: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

原有的物件和原稿文献资料结合现代声光电科技把延安精神传递给我们,也把陕甘宁边区的党风、政风、军纪、民风、社风风貌告诉了我们。我感觉陕甘宁边区的社会状况是我党自创建以来最鼎盛的执政时期,是最团结的时期,是最民主的时期,是最蓬勃向上的时期,是最有感召力的时期。陕甘宁边区也是当时世界上最进步的地方。

微信图片_20230516121536

微信图片_20230515222842

延安革命纪念馆

微信图片_20230515223041

延安革命纪念馆大厅

纪念馆里陈列了大量的史料。但有一个物件让我吃惊,就是下图的这个小方桌。毛主席就是在这个小方桌上写下了千古大词《沁园春·雪》。

微信图片_20230516124733

毛主席用过的小方桌

微信图片_20230516143556

毛主席手笔《沁园春·雪》

这首词,意境壮美,感情奔放,胸襟豪迈,气吞山河;使敌军意志动摇,竞叹之,而不及;让我党领袖在敌营里大立神威!尤其是最后两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更坚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定乾坤,安社稷,与天比高的新中国必将实现。遥想主席少年时期写的《咏蛙》诗最后两句是:“春来我不先开口,那个虫儿敢做声”彰显少年雄霸之气和领袖之志。青年毛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一词里写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抒发了自己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红军到达陕北后,毛主席大声向全党全军乃至全世界宣告: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今后的中国如何发展,还看今朝!看我们共产党人的作为吧。也有一层意思就是讲:你们去到延安看看吧。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等统治者都俱往矣,难道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能不往吗?!中国社会的进程结果,用事实告诉了他们,也告诉了我们。正如毛主席在诗词《浪淘沙·北戴河》里写到的:“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啊。

毛主席在这个小炕桌上,折腿躬书,写下了千古绝唱《沁园春·雪》。我差点落泪。主席是长胳膊长腿,人高马大。他就能委屈自己的躯体,在方寸小桌上抒发出自己的豪迈情怀。变形的身躯也挡不住革命诗人蓬勃而发的浪漫激情。

微信图片_20230517104054

群众在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毛泽东

第三天,去南泥湾参观,想了解大生产运动。我就想,这个大生产运动政府不断地讲,一直说一直说,教科书里有,电影里有。为什么就一直说说呢?不就是搞生产嘛,中央一声令,官兵百姓齐上阵,带上镢头镐头、牵上牛马牲口、扛上犁耧耙耢,开耕播种,熟了就能有收成。有什么难的!

等我一看一问一打听才知道,大生产运动是个大工程,不仅是生产运动,不仅仅是活命运动,而且还是个政治运动。

产生大生产运动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1、国民政府对陕甘宁边区断供。陕甘宁边区的吃饭穿衣是供应制,服装是统一制。国民政府曾答应为八路军提供薪饷,谁知不长时间就减供断供了。停发八路军薪饷、弹药和被服等物资。1940年6月,朱老总与陈嘉庚的谈话中提到:“从军备上说,三年来政府没给八路军一支枪,一颗炮弹。从一九三九年秋开始,连子弹也不发一粒了。”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对陕甘宁边区彻底断供、断邮。

2、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对陕甘宁边区实行了严密封锁和疯狂扫荡。国民党政府不仅对八路军断供,还动用几十万大军对陕甘宁边区进行严密封锁,严令禁止各界人士将粮食、棉花、布匹、钢铁、药品、电讯器材等一系列物资输送边区,并扬言“不让一粒粮、一尺布进入边区”。由于被封锁,国际友人和华侨对边区的援助也就没有了。几乎断绝了边区与外界的联系。

3、苏德战争爆发后,前苏联也不再对边区进行援助。

4、大批青年知识分子涌入延安。陕甘宁边区是民族抗日的进步地区,抗日救国的积极分子和难民、移民到了延安。尤其是1937年以后,斯诺的《红心照耀中国》一书在海内外畅销,更是吸引了许多国际友人、进步青年奔向延安,投身到中国革命的洪流中。到1939年,陕甘宁边区增加了几万人口之多。

5、非农业人口增多。1937年时,边区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左右,到1942年,边区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2.5%。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仅在1938年5月至8月介绍到延安的知识青年就达到了2288人。

延安原居民不到3000人的陕北小城人口暴涨到好几万。

1941年边区总人口为135万人,到1946年增长为159.395万人,净增24.395万人。这159万人中尚不包括部队、机关、工厂、学校人数。

人口的增加为建设革命队伍提供了可靠而有力的保障,但吃饭成了大问题。

6、陕北地区干旱少雨,地瘠民贫,缺衣少粮和风、雨、虫、雹的自然灾害。

以上六个方面让陕甘宁边区遭遇到极其严重的困难。没有粮食蔬菜,没有衣服棉被,战士在冬天里还穿着单衣,手脚被冻伤。毛主席的棉裤湿了,烤干了再穿。办公,只能在炕上捂着棉被光着腿办公。毛主席也是就一身衣服,没换的。看看下图,共产党领袖毛主席的衣服。

微信图片_20230517122605

粮食就别提了,根本就不够吃。你想想,队伍扩大了,人数增多了,老百姓也没有余粮,所以缺少吃的;国民党政府军饷不给了,粮食不给了,钱也不给了,想买也没有钱。已经出现了断顿!百姓都吃糠拌野菜。我跟你说是野菜,其实当地人说:啥都有,能吃饿不死就行!毛主席提出中央机关工作人每人每月减少供应5斤粮食,包括中共中央五大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对五大书记的战马的草料供应减一项料的供应。就是说马匹只能吃草,不给粮食吃了。普及一下知识啊:料就是粮食。古人说的粮草是指大军中官兵的口粮和战马的干粮,古人说的草料是指马匹吃的干草和粮食。这样也解决不了饥饿问题。边区政府就加大了向百姓征收公粮的指标,伤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军民关系,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个别农民对中共领导人使用了及其恶劣的语言。毛主席获悉这一情况后,立即制止交公粮的指标,并召开中央会议研究讨论。

1939年2月主席在会上说:我们现在是缺衣少粮啊,我们把农民的种粮都征收了,百姓怎么活?老百姓都活不了,我们八路军又怎么活?!在我们面前摆着两条路,一是等死,饿死;二是解散算了。其实解散就是大家各自逃命。

会场上,没有一个人赞成等死、饿死,也没有一个人同意解散。主席说:既然大家都不同意等死、解散,那就只有一条路,还是自己动手吧!这次会议叫生产动员大会。你可能认为主席一说,整个边区,整个解放区,肯定不管是兵,不管是民,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当官儿的,扛上镢头,拿上镰刀,带上绳索,拿上火柴,就去了。不是那回事儿!因为没有土地,荒地也很少。于是在1939年,边区军民在住地附近开荒种了不少菜,养了鸡鸭猪兔。虽不能彻底摆脱艰苦的生活,但是对生活的改善相当显著。

边区的生活异常艰难,朱德总司令也为部队生存殚精竭虑,寻找彻底解决经济问题的办法。终于在1940年9月,朱老总在勘察的时候发现了这个泥土松软、沼泽遍地,荒无人烟,青山与绿水相连,适合耕种的地方,并起名叫:南泥湾。

这个地方在当地被称做“烂泥湾”。因为这地方曾经是一个古战场,战死几万人,尸体太多,没有掩埋,产生了瘟疫。周围老百姓死的死,逃的逃,成了死亡之谷。人都不敢进去。瘟疫过后,就咱们这个传统文化,有神有鬼儿的话肯定没少传言,加上野兽经常出没,百姓都害怕,不敢进。南泥湾地势较低,常年的无人区,形成了茂密的植被,存的住水,形成一片沼泽地,所以叫“烂泥湾”。

朱老总把发现烂泥湾的事告诉了毛主席并提出让359旅开进南泥湾,从事生产活动。毛主席完全同意朱老总的想法并建议让中央机关、学校的部分同志也一起去。1941年春天,359旅开进烂泥湾实行开荒种田,标志着八路军正式开始了生产运动。

b3fb43166d224f4ab990cb9401bd9b5a9922d1fa.webp (1)

上图是359旅刚到烂泥湾的情景,吃喝住困难,看不见开荒工具

到了南泥湾,开干傻了眼。尽管王震旅长带领的官兵信心十足,但开荒进行的也很慢。因为没有那么多的镢头,三五个人才能合上一把镢头。毛主席指示轮流干,人可以歇,工具不能歇。只能是我猛干俩小时,我累了给你镢头。你再猛干一阵儿,然后传给下一个人干。这太影响进度啊!必须人人有工具才能开荒快。想要有撅头,首先得有钢铁。部队官兵想办法,东渡黄河去偷日寇的那个铁轨。鬼子不是有铁路嘛,就给他搞破坏,炸一段一段一段的,然后弄回来。铁轨搞回来了,还不等于有镢头斧头,需要回炉,炼出小块铁,再打造成镢头斧头。炼铁,在延安是太难办到了。炼铁需要炉子,需要煤炭,需要技术啊。主席一天天茶饭不思,铁水就是出不来......

有一天,一个小战士跑来向主席报告:报告主席,咱们炼出铁了!主席问:真的吗?你看见了吗?

小战士回答:报告主席,我看见了。

主席说:你去拿一块,我看看。

小战士跑回去拿来了一块铁给主席看。主席特别高兴地把铁放在桌子上,高兴的两天两夜都没有睡觉,每天还要摸一摸。可见主席对钢铁的渴望!

这块铁,至今还放在主席的办公桌上。

Copyright © 党委统战部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大街西段438号 邮编:066004

开发与技术支持::燕山大学信息技术中心